2019-03-13 10:24:07
打破传统,优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模式。如今,“流动党员”、“口袋党员”、“隐性党员”日益增多,衍生出诸如“党组织找不到党员、党员找不到党组织”等各类新问题。如何将这些散落的党员重新“串联”起来,让他们亮明身份,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?移动互联网拓宽了党建工作的时空观。基层党建工作者可以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手段,本着“哪里有党员,哪里就有党组织”的原则,采取“互联网+手机”、“互联网+计算机”等多重手段,打造党员管理服务信息云平台,真正构建起立体化党建工作体系,将党建工作方式从“线下”转变为“线上”,将党建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,将每一名党员都连接在一起,促使流动党员尽快回归组织。
创新思维,构建交互式党员学习教育平台。当前,我们正处于一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,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。怎样将党员队伍中的不同“原子”凝聚成有序的整体,从而共同发力?面对这一现状,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、思路和方式,紧紧把握广大党员的思想脉搏,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性、即时性、交互性等优势,对其特有的大数据功能资源进行挖掘和运用,总结提炼核心内容,精心打造党员学习教育“云平台”,用党的理论来武装党员的思想。不过,身处互联网时代,党员学习教育不能采取一味的灌输模式,而应该注重“交互式”,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党员学习教育必须引进和植入互联网思维,满足党员的学习需求,提供一些让党员满意的、具有竞争力的“产品体验”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
拓展内容,打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互联网具有独特的大数据功能优势。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充分运用这种大数据手段,对党建基础信息数据进行采集、分析、归纳、管理、开发和应用,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由传统党建迈向“智慧党建”。即时性和实效性是“智慧党建”的最大特色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点,坚持发布信息与互动交流相结合,既要让广大党员了解党建信息,交流党建工作经验,又要实行党务公开,开展“一站式”网上服务,对政府部门、社会组织的服务资源进行最大程度地整合,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、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服务、变传统服务为智能服务,着力解决党员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难点、热点问题,打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依托互联网快速传递的特点,基层党建工作可以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服务模式,开通党组织和党员联系交流直通车,实现“网上+网下”双重联动,把广大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,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功能。特别是在出现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,党员群众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情况,按照党组织要求迅速展开行动,及时完成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,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。